初夏时节的一天上午,天气晴朗,慕名来到如皋水绘园。
水绘园位于南通市如皋古城东北隅,始建于明朝末年,距今已有400多年的历史,是 “秦淮八艳”之一董小宛与“明末四公子”之一冒辟疆的栖隐之处。水绘园风景区占地面积约27万平方米,由水绘园、水明楼古建筑群、中国如皋长寿博物馆(匿峰庐)、中国如派盆景园(古澹园)、逸园及东大街历史文化街区等组成。
水绘园以水“绘”园,依古城墙而建,“在我国私园中别具一格”。水绘园内,冒辟疆与董小宛相知相爱、琴瑟共鸣、患难与共、相濡以沫,水绘园成为冒董爱情的见证。园故主人冒辟疆既以才名称世,更以气节留名,又兼风流倜傥,其爱情故事为世人津津乐道,流为艳谈。
洗钵池原为唐代建造的中禅寺的放生池,位于中禅寺的左侧。宋代著名文学家曾巩的三弟曾肇,幼年曾随父亲来到如皋,在寺里读书,常在池中洗钵,因而得名洗钵池。
三明堂
古澹园——中国如派盆景园始建于明朝末年,原名壶领园。清乾隆二十五年“扬州八怪”之一郑板桥将其更名为“古澹园”。现辟为中国如派盆景园,园内珍藏有自宋代以来的大量“如派”精品盆景,其中有树龄1000余年的古柏盆景、有全世界最大的五针松盆景等,素有“唐宋元明清,从古看到今”之誉。
因树楼
由此进入水绘园
小浯溪。“浯溪”,源出于湖南祁阳西南松山,那里水清石峻,唐代诗人元结在道州任上时,爱其景胜,构筑浯亭于溪上。冒辟疆十分崇尚元结的意趣。于是在故乡仿造了小浯溪和小三吾亭。亭前有峿石,数块傲立水中,就像瞿塘峡中的滟滪,时跃白鱼。附近,又有月鱼基孤峙中流。遥想当年,冒辟疆于夕阳裹柳中,与三两文友,驾扁舟登小三吾,吟诗作赋,那是何等的潇洒风流。
匿峰庐。清康熙十六年(1677),冒辟疆庶弟冒裔,为谋夺家产告发他“通海”(即通海上抗清的郑成功),结果,冒辟疆被迫让步,其水绘园、逸园全被冒裔霸占。可冒辟疆终老丘园的思想没有变。因此,“卜筑水绘庵(园)之西偏,颜曰匿峰庐”,以示他清、靖、退的思想情操。 “贫女勤扫地”,他在园简构枉过草堂、敝屐草堂、潜孝草堂、虹桥、枯柳梁、板桥、杜亭、芥茶亭、水槛草亭、桃源灌菊、花之神石座、花之态石座、匿峰庐、求升庐、梁鸿庑、高轩、来画楼、深翠山房、容安草舍等,即所谓三堂、三桥、三亭、二庐、一庑、一轩、一楼、一房、一舍的格局。四境景观:北边,古城雉堞,虞美人花田10亩,如带飘动,为今古之奇观;西边,茂林细雨,酒旗漾漾;南边,土冈平缓,南郭微风;东边,虹桥界水,借水绘园景。而中部匿峰庐前的千峰,则犹如迷宫一般。 匿峰庐之观赏游憩特色在于:天然山水,断续无痕,纸窗竹屋,两架三间,与冒氏当年鼎盛时期所构的水绘园形成了强烈的反差。
动物园
城墙
镜阁,颇具特色的建筑,黛瓦、粉垣,四面月洞门,围以朱栏,立于平池阔水中。在阁中曾有一座琴台,相传是董小宛弹琴之处。镜阁附近的鹤屿之上的小三吾亭,兀立于水中央,三面落水,三根亭柱,三角亭基。
水明楼,是乾隆二十三年(公元1758年)安徽盐使汪之珩在几近荒芜的水绘园洗钵池畔营建的,其名取自唐代大诗人杜甫"四更山吐月,残夜水明楼"的诗句。构筑此楼,包含着汪氏仰慕冒辟疆、董小宛,缅怀水绘园的深意。 水明楼南北长约42米,宽不超过5米,由南而北,依次构筑有前轩、中轩和楼阁。它们之间以九曲之弯的回廊相衔,轩阁之间 以蕉石竹树,显空美之气。信步入内,使人有咫尺之间有境界无穷之感。前轩内悬冒辟疆与董小宛的画像,游人至此,不免对他们的爱情故事浮现联翩。中轩部分凭借隔景窗,巧妙地分隔成内室,内道与外廊3个虚空间。内室安置的红木竹罩最引人注目,它是以4块红木整板雕绣的竹石图立面,其叶叶清晰,刀刀分明,细枝楼空剔透,形态逼真,据说,当年工匠花了1千多个工日始成。透过临池漏窗和花墙,可见池水、小船、池岸,让你似咸“人在舟中,舟行水上“。小桥流水,碧波柳荫,亭台楼阁……尽收眼底,令人心旷神怡,陈从周教授观之赞叹不已,说:“此一区建筑之妙,实为海内孤例。”
古琴台,此琴台为董小宛遗物,用黏土烧制而成,弹琴于其上可产生共鸣,使声韵更加和谐悦耳。
红木竹罩是以4块红木整板雕绣的竹石图立面,其叶叶清晰,刀刀分明,细枝楼空剔透,形态逼真,据说,当年工匠花了1千多个工日始成。
月季园